在线股票配资平台_正规股票配资券商_正规配资炒股开户
你的位置:在线股票配资平台_正规股票配资券商_正规配资炒股开户 > 正规配资炒股开户 >
怎么炒杠杆 网友热议!多所高校放宽转专业限制,高校“转专业自由”,要来了?
发布日期:2024-07-07 21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92

“别管专业,先选好学校,专业可以进去了再转。”

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,不少考生和家长都抱着这种想法,为了能稳稳当当进入心仪的大学,选了不那么喜欢的专业。 怎么炒杠杆

没承想,大学里换专业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。不时也会出现有人为了转专业退学重考的新闻;或有同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转专业失败的经历。

换专业,比高考还“卷”?

2023年高考后,林意报考了某大学的法学专业,因分数不够被调剂至市场营销专业。西方经济学、统计学等大量和数理打交道的专业课,让并不擅长理科的林意备感痛苦。于是,在大一上学期期末,她申请了转专业。

事实上,像林意一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。早在2016年9月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,79.0%的受访者大学时都想过转专业,理由各不相同:

有人听从父母意见、随大流选了热门专业,结果发现不合适;有人入学后感觉专业和期待的有差距;有人录取时专业被调剂,心有不甘;还有人学习跟不上,希望去更容易学的专业……

学生们刚刚摆脱应试教育的“题山题海”,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里、适合做什么,对专业的了解也仅限于望文生义。突然来到人生关键处,要在短短几天作出影响未来人生方向的关键决策,一时考虑不周再正常不过。

该基金主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数字产业链重塑以及“双碳”背景下的数字化绿色低碳产业等领域,积极布局包括人工智能、云计算和云服务、数据安全、数字孪生、智能交通、智慧能源(600869)、数字金融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。

何况,高考分数不那么“富裕”的学生,还得仔细盘算每一分,将稳进学校作为第一要义,专业喜不喜欢倒在其次。

然而,进校换专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。

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乔锦忠表示,高校一般会在两个关口“卡”人:一是转出原专业时,会有成绩或其他表现上的要求,比如专业成绩排名前80%;二是获得转专业资格后,拟转入院系通常会组织考试筛选。

目前转专业政策通常是转出不受限,但转入仍需考核。

林意是在面试时被刷下来的,和她同一批200多位申请者中,有70人成功转入法学专业。

换专业,难在哪?

其实,如今放宽转专业限制并不是一件新鲜事。

2003年,复旦大学开风气之先,让244名学生转到新专业就读。两年后,教育部出台文件表示,学生可以按学校规定申请转专业。

2023年5月,吉林大学宣布将全面放开转专业限制,每人有12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。当年,该校共有1018名学生成功转专业。

这是十多年来中国高校放松转专业限制的缩影。但是,对于体量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而言,专业变动并不简单,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尤其在我国,高校教育资源僧多粥少。在高校扩招之下,如今中国普通本科的师生比已经达到了1:17.51,直逼教育部规定的1:18最低师生比要求。

大学里,专业是资源的最小配置单位。招生、培养和管理制度均以专业为中心。各专业配置的资源,如教师、教室、实验设备、图书资料等都有限。

如果完全放开转专业限制,很容易造成热门专业资源紧缺,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;而另一部分专业则生源不足,资源浪费。

比如,最早实行“自由转专业”政策的中国农业大学曾遇到一次“危机”。由于不准设置转出门槛,2013年前后,畜牧专业转出接近40%的学生。2021年,转专业试点十年后,中国农大提出,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,涉农学院净转出人数一般不得超过当年学生数的35%。

除此之外, 转专业还面临着是否公平的质疑:各个专业录取分数不同,如果能自由转专业,那高考分数岂不是失去了筛选的意义?

“转专业要有门槛,但门槛多高才好,需要把握好度,”洪成文教授说道。

让学生有更丰富的选择

在洪成文、乔锦忠等教育学者看来,转专业不仅仅是少数学生的诉求,还要看到更深层次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问题。

“人才培养要面向未来,而不是过去。要讨论的是,大学如何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,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天赋。”洪成文说道。

专业或学科,一直在变动中发展。乔锦忠认为,尽管自由转专业在短期内会造成教学资源供需矛盾突出,但从长期看,这也为学校的学科调整提供了依据。学校可以通过评估,向前景好的学科和专业倾斜资源,预留更多的发展空间。

除了转专业之外,洪成文、乔锦忠认为,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通识教育、尝试更灵活的主辅修制度,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选择。

正如洪成文教授所说,“专业管理不是为了大学方便,而是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。”在学生们的大学生活中,理性思考和自由选择,同样重要。

放宽转专业限制≠无限制

有人担忧,放宽转专业限制后,会不会让热门专业更加“拥挤”,冷门专业无人问津?有些考生会不会采取“曲线战略”,先考上目标高校录取分数较低的专业,入学后再转到心仪专业?

对此,没必要太过担心。首先,放宽通道不等于不设门槛,现实操作中,各个学院仍然有必要根据自身承受力,确定合理的接收要求、名额和比例。此外,不少学校也发现,转专业现象并非单向从所谓冷门向热门专业流动。很多学生进校后,不再为家长、社会的期待而学,而是更希望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。

现实中也有一些同学从所谓的“热门专业”转到古典学、哲学等需要坐“冷板凳”的专业。因为有浓厚兴趣的加持,他们的学习动力直线提升,最直观的变化,便是从原来上课习惯“往后坐”,到转专业后每次都主动坐第一排。这也是不断优化大学转专业机制的初衷所在:确保人尽其才,让更多大学生利用好宝贵的四年,在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扎根。

华南师范大学开设的“古琴通识”课程。图 | 晚安华师

除了转专业外,高校也可以通过其他举措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。例如,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做法,在大一时不将划分得过细,等学生对相关领域深入了解后,再做理性选择。另外,还可以通过开设双学位、辅修项目等方式,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。

2018年,教育部出台的《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》明确提出,“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、选择权,鼓励学生跨学科、跨专业学习,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”。高校放宽转专业限制,让学生有“二次选择”的机会,是对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,也能让学生的人生更加开阔。

(应受访者要求,林意为化名)

#今日话题#

你大学时期转过专业吗?

对于转专业你怎么看?

来源:央视网、中青评论,部分图源:视觉中国,广东共青团综合整理